找到相关内容47篇,用时16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四大皆空”的本义是指事物没有离条件独存的“自性”

    意来理解,“空”是“性空”的省略字。《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对“性空”的解释是:“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佛法的空,是“缘起性空”的空,是因缘所生法,本身无“自性”的空...初期探索的结果,属于一种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佛教产生后,沿用了古印度固有的思想并加以深化,提出了“四大皆空”的思想。  “空”是佛法一个最根本的哲学概念,深妙难解。过去和现在有许多人对之产生误解,有的...

    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5047096.html
  • 善财童子访普眼长者记——谈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需要的人,而且,事实上,医生是我们生命很重要的人物,因为,虽然佛法身体是一个聚合,由于它而历经人生的生、老、病、死,可是,佛教也常我们要渡过“迷界”登上彼岸的“悟界”,这就得藉由身为人身来...现代的社会,几乎可已是一位全科医生了,因为他能医治一切的疾病,当然,在现今专业分工很细的时代,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体会的是他“方便救疗”的心意,这里包括了两种意义,一是在自己专业的...

    绎 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51767675.html
  • 改变命运的方法与实例----画儿

    就多作这些事;另外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天笑,不生气,佛法,修忍辱的人,相貌庄严好看;常微笑的人,修忍辱的人,经常用花供养师长父母的人,生生世世长得漂亮,这便是佛教讲的修行。 某一种行为可以让你有钱,... 恋爱的男女,总是借着外在的物质表达内心的想法,但是外在的装饰打扮无论如何总是一个助缘而已,最主要的因素,中国人得最好,叫天生丽质,是不是?再怎么化妆,皮肤黑的怎么抹得白呢?而有些人就是...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0975077.html
  • 海涛法师教你怎么改命,去做的师兄有福报了

    就多作这些事;另外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天笑,不生气,佛法,修忍辱的人,相貌庄严好看;常微笑的人,修忍辱的人,经常用花供养师长父母的人,生生世世长得漂亮,这便是佛教讲的修行。 某一种行为可以让你有钱,... 恋爱的男女,总是借着外在的物质表达内心的想法,但是外在的装饰打扮无论如何总是一个助缘而已,最主要的因素,中国人得最好,叫天生丽质,是不是?再怎么化妆,皮肤黑的怎么抹得白呢?而有些人就是...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3076649.html
  • 烦恼的种类

    很会发脾气,很愚痴,这与佛法所说的贪、嗔、痴有点不同。   ㈠、贪:佛法贪是于三有及资具(顺境)染著不舍。三有是欲有、色有、无色有。因为众生贪欲界、色界的种种事物,及贪无色界的种种心态,使他们...再来三界的任何一界受生死轮回,所以贪是三有之贪。   ㈡、嗔:一般人对嗔的了解是:发怒,生气等,但佛法嗔是于三苦及资具(逆境)憎恶不能忍受。   苦有三苦:   ①、苦苦:既是身心之苦受...

    佚名

    烦恼|类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2/0030017225.html
  • 什么是烦恼和烦恼的种类

    贪心,很会发脾气,很愚痴,这与佛法所说的贪、嗔、痴有点不同。  ㈠、贪:佛法贪是于三有及资具(顺境)染著不舍。三有是欲有、色有、无色有。因为众生贪欲界、色界的种种事物,及贪无色界的种种心态,使他们...三界的任何一界受生死轮回,所以贪是三有之贪。  ㈡、嗔:一般人对嗔的了解是:发怒,生气等,但佛法嗔是于三苦及资具(逆境)憎恶不能忍受。  苦有三苦:  ①、苦苦:既是身心之苦受。生、老、病、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650303.html
  • 常辉法师开示:关于慈济法门

    血缘关系、平生素不相识的种种弱势群体。没有大慈悲、大般若、大智慧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所以,他们的布施是以般若为先导,同时又促使他们深入地体认“我与法界众生同体”的般若真谛。故佛法,财法二施,等无差别,...   问:为什么慈济法门是一切禅教律密净之显密教诸大乘法根本之核心?在此法门里如何去体会各宗的密意?   答:慈济法门者,以菩提心为根、以慈悲行为本,无我为相、四无量心为体、四摄六度为用。...

    常辉法师

    |常辉法师|菩萨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0738281905.html
  • 关于唯识的业果缘起论

    力。因此,一般造业都一定要具备身、口、意和意识的综合活动,所以佛法中常有身、口、意三业之。而三业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活的逼迫;同时由于有情不通达生命和生活所需的实相,有而非真,不实不虚,妄执于有实我实法,从而使所作业,邪而不正,杂而不纯,带有漏性,所以佛:“无明缘行”。但具体作业时,先由人们的主观意识而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先由意识来考虑,而后用“思”审虑作出决定,这就是佛法的“审决二...

    理 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5539792.html
  • 印顺法师著:大乘空义

    富有积极意义的。   空,佛经每举虚空为譬喻,有时更直称之为虚空。从一般来说,虚空是空洞得一无所有。而佛法:虚空是“无碍为性”,“色于中行”。物质...取等,是趣证的方便,是觉证的成果。一约真性,一约行证。现在要说的大乘空义,是约真实义。   在大乘法,空是被称为:“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极难通达”的。如般若经:&...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4748877.html
  • 三法印非法印——论三法印与四圣谛之关系,并介绍阐陀经

    世耸也四句偈:“一切行无常,生者当有死,不生复不减,此灭最第一。’其意与四本末相同。无常、苦、无我、涅槃是四个佛法之重要基本概念,所以称为四本末。但是,单纯这四个概念是不足以包罗佛法的全体内容的。所以,称四本末为四法印是不洽当的。耸者舍利弗四本末的目的并非要以此四句作为检查佛法之真伪的标准,而是要劝告比丘舍离苦的世间,趋向于涅槃彼岸。  《杂阿含经》的《阐陀经》的内容大意如下(原文见附录一:...

    黄兆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0363814.html